找到相关内容334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行深般若的第一步

    只要能扫荡一切便是般若,那就易于流为满旰笼统之谈,是无俾于实际的。有人好高骛远,自以为修学大乘,便鄙视声闻的一切智,以为不足观修,其结果成为无本之学,退于声闻而不自知。  般若是用来观照事实的,而事实...般若的力量和作用。如若以为般若的道理是排斥了四谛的道理而只是谈空,那就大错而特错了。惟有坚定的在如上所述的四谛的体会上更进一步通达空性,才能任重而道远的为广大有情的利乐而精进不息,无有退。佛说的般若经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3269467.html
  • 净土的大乘品格与人间性

    种种佛的宗教修持围绕以下目标展开:一、“往生佛国”:念佛而往生佛国,可以见佛闻法而不断地进修。二、“不退菩提”:念佛的能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也就不会退二乘了。三、“得陀罗尼”:陀罗尼DhgraE...但不会退,非常稳当。秽土修行功德强,进步快,只是障碍多,风险要大些。秽土与净土法门适应不同根性,各有长处,净土自夸“横出三界”是没有根据的。   宣扬净土殊胜的人称,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,就能带...

    陈芷烨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74894905.html
  • 四不可得

    享尽,尚且要退恶道轮回,何况世间凡夫?要求不老、不病、不死,永享恩爱荣乐,是不可能的。   所以,佛在《四不可得经》说:世有四事不可获致。   (一) 欲使常少不至老者,终不可得。   (二...三百三十六万里。下不至底上不至表。处于其中无常之对何所求耶。一人则计窃至大山无人之处。擗山两解入中还合。非常之对安知吾处。于时四人各各避命。竟不得脱。藏在空中者便自地犹果熟落。其在山中于彼丧亡。在...

    慧通法师

    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322281774.html
  • 净业四忌

    自己也会有不正确的想法,认为几经勤苦,而今终于得到了,这是多么幸运啊!若有这样的心念,那就是自矜。矜心起来,我慢心也就随着产生了。于是前功就会退,所以,矜不得。   如能既不矜张,而还是勤密用功,...除掉,那又谈何容易。若是不知道这一道理,一味想求得速效,是会欲速则不达的。有的人见到效果不快。于是产生焦急情绪,不知焦急是退悔的根,实是学道的大忌。所以说,急不得。   还有,初发心的人,慕道心很切,...

    江味农居士原著

    |念佛|净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0949312331.html
  • 佛陀——永恒的怀念

    并且依信愿忆念力,求生净土,也就能生生世世地不忘失佛法,不退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更不会退于二乘了。于是念佛法门成为大乘佛法的一大主流。印顺导师在《方便之道》一书中说:“念佛法门的广大...

    菩提法师

    佛陀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1847133945.html
  • 农历十二月初一 恭逢净宗四祖法照法师圆寂日

    甚感惊异,思索再三,自认志向未坚,遂即入道场于佛像前重发诚愿曰:“愿以此身,奉觐大圣,准夏满前往,任是火聚冰河,终无退。”  是年八月十三日,师与数位志同道合者,由南岳发足,行脚北上,一路果无艰险。...禅定,乃至诸佛,皆从念佛而生,故知念佛,诸法之王。”师复问曰:“当云何念?”文殊言:“此世界西,有阿弥陀佛,彼佛愿力,不可思议,汝当继念,令无间断,命终决定往生,永不退转。”开示完毕后,二大菩萨同...

    佚名

    |圆寂|四祖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12/09452833503.html
  • 世苑图书馆馆员之修学方针(注一)

    而已。净土是为已发心修行的人,在一生未能证圣果,因为未证圣果转身就容易退,或不免三恶道流转生死,这样失去了一生的功行,岂不是很可惜的吗?因此从诸佛菩萨所示居的净土,使众生持念一佛或一菩萨的名号,仗彼诸佛菩萨的大悲愿力,使其往生彼土,令其得不退转,免六道轮回,这是净土缘起的真意义。   大乘中所信行的净土,如西方极乐净土,兜率内院净土,不过在二乘里没有明显的表出。所以图上只用虚线。庇是托庇的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0039575.html
  • 布施之道

    六度而修学,其力尤大”。施之施度者,即布施时,发心圆满一切施度。施之戒度者,即布施时,要防护声闻菩萨诸戒,远离垢罪。施之忍度者,即布施时,能忍诸苦和他害,不生怯懦和退。施之精进度者,即布施时,为增长...

    释恒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2039825.html
  • 论自力与他力的融合

    说法教化的事迹,到入涅槃后遗留下的舍利。另外,佛陀入灭时有些声闻弟子尚未见谛,在佛法上还存有疑问,在信仰上又担心退。便可修念佛法门,成就念佛三昧,既能见佛,听闻佛法,还能与佛问答,那真是太理想了。...佛的上首菩萨,也处处说到,能称名受持者,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三千劫中背于生死7。    念佛的深行,是依持名念佛、观相念佛,而引发甚深的三昧,契证诸法实相。依持名念佛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续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4542522.html
  • 会禅归净土 超凡入圣流——陈伯奇居士往生行业记

    工余自学针灸及理发以利人,甚得人称道。后因看到有些禅宗祖师转生即遭退,有些则在开悟得旨后转向净土之行,自天台宗智者大师提倡净土以来,几乎各家各宗最后一着都同样指归安养,代代祖师皆念佛求生西方。于是...修无为法,得解脱果。修无为法,就是无修之修,无行之行,无证无得,无缚无脱,诸法平等。因果同时,一道清净。   四者,佛法既是一套严格的因果规律,则戒律尤为关系重大的因果。因为犯之必,持之则成。故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0543175.html